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忠义与反抗:《水浒传》的英雄传奇与悲剧命运
探寻英雄史诗,感悟忠义与悲剧
来源:  作者:  编辑:图书馆  日期:2025-09-23  点击率:27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为深入挖掘《水浒传》的精神内涵,领略水浒英雄的传奇风采与悲剧命运,我校图书馆(励学书院)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文学博士、贵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敏老师9月12日13:30在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开展“忠义与反抗:《水浒传》的英雄传奇与悲剧命运”讲座。本次讲座线下吸引众多师生参同步开启线上直播,带领大家走进水浒世界,解锁经典文学的深层魅力。

李敏老师长期深耕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兼具深厚学养与教学经验。讲座内容围绕《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过程、主题及人物大核心展开,层层深入

一、关于作者,学界虽长期存在争议,但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前七十回由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创作,后三十回由罗贯中续写或整理。

二、梳理成书脉络:从史实到经典的漫长演变其成书并非一蹴而就,遵循“史实原型—民间传说—话本戏曲—文人整理”的演变路径:故事源于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义的真实史实,宋元时期成为民间文艺热门题材,最终由施耐庵(或其团队)整合素材,汇编为结构完整、思想统一的长篇小说。

三、剖析核心主题:“忠义”与“反抗”的交织与冲突讲座核心聚焦《水浒传》“忠义”与“反抗”交织的灵魂主题。这一主题的形成与元末明初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腐败,“官逼民反”成普遍情绪,小说借北宋外壳映射现实:高俅、蔡京等“恶官”是统治阶级的缩影,梁山“聚义”则是底层民众对不公的反抗。“忠义”的矛盾性,注定了英雄的悲剧——他们反抗贪官却不反皇权,渴望通过“招安”实现理想,最终沦为朝廷权力斗争的工具,落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
     、解读人物群像:从宋江到众生的悲剧宿命在人物分析环节,李老师以宋江为核心,串联起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鲜活形象。 宋江作为梁山领袖,他一生困于“义”与“忠”的矛盾“仁义”凝聚众人,却执念“招安”他的悲剧,是整个梁山集团“忠义难两全”的缩影。其他英雄林冲因遭陷害“逼上梁山”,是“官逼民反”的典型;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彰显侠义,最终在六和寺圆寂;武松“快意恩仇”却因杀戮失初心,晚年出家。这些人物的“英雄传奇”,实则都是“悲剧史诗”,无人能逃脱命运裹挟。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解读深刻,李敏老师以深厚的文学造诣独特的解读视角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文学盛宴。不仅让大家深化了对《水浒传》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的认知,更激发了对英雄悲剧、人性本质及古典文学的探究热情,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经典力量。

 


 

作者:
编辑:图书馆
上一篇:赋能备赛,匠心传艺
下一篇:晚清名臣丁宝桢家庭家教家风的现代启示
网站声明 | 网站管理

Copyright©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技术支持:贵州佰仕佳信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