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水浒传》的精神内涵,领略水浒英雄的传奇风采与悲剧命运,我校图书馆(励学书院)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文学博士、贵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敏老师于9月12日13:30在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开展“忠义与反抗:《水浒传》的英雄传奇与悲剧命运”讲座。本次讲座线下吸引众多师生参与,同步开启线上直播,带领大家走进水浒世界,解锁经典文学的深层魅力。
李敏老师长期深耕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兼具深厚学养与教学经验。讲座内容围绕《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过程、主题及人物四大核心展开,层层深入。
一、关于作者,学界虽长期存在争议,但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前七十回由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创作,后三十回由罗贯中续写或整理。
二、梳理成书脉络:从史实到经典的漫长演变,其成书并非一蹴而就,遵循“史实原型—民间传说—话本戏曲—文人整理”的演变路径:故事源于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义的真实史实,宋元时期成为民间文艺热门题材,最终由施耐庵(或其团队)整合素材,汇编为结构完整、思想统一的长篇小说。
三、剖析核心主题:“忠义”与“反抗”的交织与冲突,讲座核心聚焦《水浒传》“忠义”与“反抗”交织的灵魂主题。这一主题的形成与元末明初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腐败,“官逼民反”成普遍情绪,小说借北宋外壳映射现实:高俅、蔡京等“恶官”是统治阶级的缩影,梁山“聚义”则是底层民众对不公的反抗。“忠义”的矛盾性,注定了英雄的悲剧——他们反抗贪官却不反皇权,渴望通过“招安”实现理想,最终沦为朝廷权力斗争的工具,落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
四、解读人物群像:从宋江到众生的悲剧宿命,在人物分析环节,李老师以宋江为核心,串联起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鲜活形象。 宋江作为梁山领袖,他一生困于“义”与“忠”的矛盾,以“仁义”凝聚众人,却执念“招安”,他的悲剧,是整个梁山集团“忠义难两全”的缩影。其他英雄,林冲因遭陷害“逼上梁山”,是“官逼民反”的典型;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彰显侠义,最终在六和寺圆寂;武松“快意恩仇”却因杀戮失初心,晚年出家。这些人物的“英雄传奇”,实则都是“悲剧史诗”,无人能逃脱命运裹挟。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解读深刻,李敏老师以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解读视角,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文学盛宴。不仅让大家深化了对《水浒传》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的认知,更激发了对英雄悲剧、人性本质及古典文学的探究热情,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经典力量。